5年前的6月29日,iPhone手機呱呱墜地。不過盡管設計著實令人驚艷,但喬布斯手上的這部手機,既沒有實體鍵盤又沒有電子郵件等選項,甚至還不能使用復制與粘貼功能,讓人忍不住覺得這會是一個失敗的作品。各大財經媒體與競爭對手幾乎個個冷眼相對,甚至還有些嗤之以鼻。
看看當時他們是怎么說的--彭博社聲稱,它的影響將微乎其微,只會吸引少數的科技玩家,諾基亞或摩托羅拉無須把它放在心上;《商業周刊》則說,它對黑莓機完全不構成威脅,因為兩者是鎖定不同的目標族群,使用黑莓機的人主要用來收發email,使用它的人主要用來娛樂;微軟CEO史帝夫·鮑爾默還宣稱,它不可能取得多大的市占率,絕不可能。
最終事實證明,這些人都錯了,而且錯得離譜。短短5年時間,因為它的出現,徹底翻轉了計算機產業與手機產業的游戲規則,甚至引起商業、文化,以及人類行為上的轉變。
數字iPhone
1、過去的五年中,蘋果公司共推出iPhone、iPhone 3G、iPhone 3GS、iPhone 4和iPhone 4S,共五代的iPhone。目前iPhone始祖(第一代iPhone)在眾多iPhone的總數比例中,只占2%;四分三的iPhone用戶都是在用iPhone 4或iPhone 4S,不過計比重的話還是iPhone 4的數字比較多,占總數40%、
2、自被推出起,iPhone這款產品在全球范圍發貨量已經達到2.5億部,產生營收1500億美元,高于iPhone上市之前蘋果公司12年的營收總和(1995至2006年)。
3、現在iPhone每個季度所產生的營收幾乎接近250億美元,即每年達到1000億美元。2012年第二季度,iPhone的營收占蘋果整體營收高達58%。單就iPhone來說,蘋果的規模就已經超過微軟以及全球其它大多數公司。今年第一季度,iPhone產品和服務的相關營收總計為226.9億美元,遠高于微軟整體營收174.1億美元。
4、iPhone業務現在每年至少可能產生300億美元利潤,高于全球其它任何業務所能夠產生的利潤,高于通用汽車公司(GE)所有業務產生的利潤,高于微軟整個公司的利潤,高于谷歌的利潤,高于沃爾瑪的利潤,幾乎和'能源大亨'埃克森美孚的利潤一樣多。
5、5年來,蘋果公司的市值成長5倍,從2007年6月的1,060億美元,大幅成長至2012年6月的536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企業。
6、iPhone已經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產業和生態系統。AppStore提供65萬種應用,下載量已超過300億次。眾多獨立的開發商受益能從銷售收入中分到七成,因此迄今已創收逾50億美元。
競爭對手:遭遇'大洗牌'
遙想5年前,頂著'街機'頭銜,諾基亞還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品牌商;自詡為商務人士的白領們還喜歡拿出黑莓收收email,好'顯擺'自己夠專業;安卓智能型手機甚至在哪里都還不知道。
此時,iPhone問市了,最初的定價是500美元,外加兩年的合同。如此高高在上的價格,卻連復制粘貼功能沒有,一度讓一些人笑話不已。然而,當iPhone的價格降到了200美元,人們開始重視這款手機了。很快,谷歌和其硬件合作商開發出了使用安卓系統的手機,帶有網絡瀏覽器和類似iPhone的觸摸界面。其他的競爭對手,如Palm、黑莓和三星最終也生產出了觸摸智能手機加入了市場競爭。
5年后的現在,當年主宰全球市場的手機廠商,如今卻幾乎全淪為市場上的輸家。
曾經人人都愛的諾基亞,如今已把大好江山拱手讓人。根據StrategyAnalytics的調查統計,今年第一季度,三星手機出貨量為9350萬臺,市場占有率首次超越諾基亞。同期,諾基亞的出貨量僅為8270萬臺,占有率較上一年衰退24%。今年6月底,諾基亞的股價更重挫16%,跌至每股2.35美元,創下1996年以來的歷史新低點。現在,公司市值僅有93億美元,相較于2007年,大幅縮水了90%以上。
黑莓的制造商RIM更是搖搖欲墜,即將被收購的傳聞不斷傳來。2007年,黑莓在美國地區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41%,今年第一季僅剩下3.6%。過去一年,RIM的股價重挫了70%,公司市值縮水至50億美元以下,僅是高峰時期的五分之一。就在6月28日,RIM宣布全球裁員近三分之一,裁員人數達5000人。RIM同時將攸關該公司生死存亡的黑莓10手機操作系統上線時間推遲到2013年初。
同樣的遭遇還發生在一度風行一時的Palm身上,公司從蘋果挖來的首席董事長只能感嘆,'世界的變化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們已然脫節……'此外,不少公司也是身患'內傷'。微軟步履艱難,惠普和戴爾等此前全球硬件壟斷制造商步履艱難。2011年,谷歌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摩托羅拉行動通訊部門。
當然,iPhone的半路殺出,啟發了另一個競爭對手。2008年,谷歌發布開放代碼的安卓操作系統,免費提供給制造商,允許它們自行修改、創新。已故的喬布斯曾宣稱對安卓的'剽竊'行為祭出'熱核武器',他強調蘋果打造出一個生態系統的競爭優勢,把產品設計交給想法不同的他人簡直是瘋了。不過,有不少專家認為,蘋果的思路有礙競爭,谷歌董事長施密特更斷言'安卓將打敗iPhone'。當然,這顯然還言之過早。
有趣的是,蘋果在推出iPhone的時候,似乎同步損害了自己的業務。在iPhone推出之前,蘋果的iPod音樂播放機是最受歡迎的移動設備。但是,隨著iPhone集成了音樂功能,iPod不再是必要的設備,甚至有些Out,這顯然并非喬布斯的本意。
iPhone的成功,促使許多公司為自己的觸控屏設備考慮智能手機以外的事情。例如,蘋果在享受智能手機的巨大成功之后,以iPad迎來了平板電腦時代--如果沒有iPhone,平板電腦不會像現在這樣流行和受歡迎。
面向未來,移動智能終端廠商將何以為繼?一向在江湖上高調的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最近表示,未來將只有這三種公司能獲得發展:第一種是富士康這樣的手機代工廠,所有的廠商做手機都需要找他們代工;第二種是三星、高通這種核心硬件廠商,行業中所有公司做手機的核心硬件--屏幕、CPU、閃存都要找他們買;第三種就是蘋果,有品牌議價能力和設計能力。
運營商:'好日子'能否重來
也許喬布斯最顯著的功績就是設法說服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讓蘋果進行iPhone的設計,所有軟件和硬件甚至都不讓運營商'摸一下'。這打破了老傳統。
過去的情況截然相反,運營商會向手機終端制造商和軟件開發商提供具體的說明,告訴他們手機應該有什么功能。通過堅持對iPhone的主導,蘋果做到了為用戶設計手機,而不是為運營商設計手機。蘋果創造
了一個微型的聯網電腦,在使用上極其簡單方便。當然,iPhone不是只為運營商帶來了好消息。如今,所有的手機制造商都競相使用各種時髦的硬件和軟件來吸引用戶,而不再大把大把地給運營商送錢。是的,對于運營商來說,坐享其成的好日子正一去不復返。例如,iMessage減少了人們通過運營商發送短信的數量;FaceTime已經讓其它視頻聊天工具很難趕上來。以AppStore為代表的應用商店為用戶提供了大量優質的第三方應用……這些服務和它們源源不斷的收益,都與電信運營商無關。
畢業于哈佛商學院的霍雷斯·德迪尤長期關注iPhone的市場表現,在他看來,iPhone使消費者明白,一款手機不僅僅只能打電話和發短信。它讓消費者意識到,原來還存在一些運營商無法提供的其他服務,現在他們更看重這些額外的服務,而非傳統的手機服務,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手機服務能夠順勢發展的原因,如Siri、手機社交服務、手機搜索服務。這些額外服務也減弱了運營商在服務收費方面的勢力。當然,運營商也可從用戶的數據流量服務中獲益,不過運營商一邊要降低服務費打價格戰,一邊又要承受網絡擁擠的壓力。
毋庸置疑,隨著通道價值日益萎縮,電信運營商面臨被邊緣化的尷尬。'不做'啞巴'通道,要做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這是眼下不少電信運營商的轉型目標。
盡管蘋果iPhone進入市場的第一個五年獲得了很好的表現,但Strategy Analytics認為,下一個五年對于蘋果來說可能具有更大挑戰,因為電信運營商們將反思他們給予該產品的補貼費用,并且蘋果將面臨來自諸如三星等公司更為激烈的競爭。
App開發者:全新的“饕餮盛宴”
蘋果在2008年推出了第二代iPhone,它的應用軟件商店(App Store)也開張了,這是供用戶下載軟件和擴充手機功能的數字商店。于是,iPhone儼然成了人人手捧的'萬年機',只要下載一些軟件,iPhone就可以'變身'為游戲機、視頻編輯器、閱讀器,或者用來練習、練習吉他、鋼琴……
蘋果讓下載和購買應用程序變得極其簡單。用戶要做的就是輸入iTunes的密碼,點擊下載的按鈕--用戶購買iTunes音樂的時候,就已經對這一操作熟稔于心。因此,一些幸運的軟件開發商從售賣應用軟件上賺了一大筆。突然之間,獨立的App開發者成了一個可行的職業,而不再只是業余愛好。圍繞App開發,很多新興創業公司應運而生。在iPhone推出之前,軟件開發商只能依靠共享軟件模式來營銷產品,他們會提供一個不收費的精簡版本來吸引用戶購買完整版本。但這種營銷策略很大程度被Adobe和微軟這類大型軟件公司的陰影所籠罩,這些大公司有龐大的營銷預算和零售伙伴。
然而,蘋果的應用軟件商店作為數字零售商店,讓每個人都有同等的機會被發現。由于軟件開發者進入門檻在放低,智能手機現在能夠使用成千上百種應用軟件,滿足了人們的需要、愛好和興趣。現在,全球的開發者能夠從自己的移動應用中創建一個全新的業務。許多開發者都是在家中工作。
智能手機讓各種應用軟件尋找到了一塊最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地,更讓眾多App開發者共同分享一場'饕餮盛宴'。類似'憤怒的小鳥'這樣大獲成功的案例,更是點燃了不少開發者的熱情和希望。
截至今年6月,蘋果公司的AppStore中應用總數已經達到65萬,總下載量超30億,蘋果為應用開發者支付的分成收入也達到50億美元。除了蘋果,很多智能手機都有自己的應用商店,比如摩托羅拉的智件園、酷派的Coolmart,三星、諾基亞等公司也都為自己的用戶提供應用下載,電信運營商也在積極打造各自的應用商店。各種應用創新大賽,也鼓勵更多的團隊和個人開發者進入應用開發領域。
用戶行為:不知不覺的改變
在iPhone之前,智能手機是家庭中的奢侈品。但是,由于iPhone的設計使其成為更加個性化的產品,現在,至少在美國,一個家庭中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非常普遍。
在iPhone之前,有許多能夠讓人們玩游戲、聽音樂或觀看視頻的手機。但是,這些功能的使用體驗通常很糟糕,大多數娛樂仍然是在客廳或者在計算機上完成的。然而,iPhone顯著改變了這一切。其它手機廠商都被迫改善自己產品的媒體播放功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iPhone等移動設備上玩游戲、觀看視頻和聽音樂。
'互動體驗一流、設計感令人驚艷',在專業人士看來,iPhone五年前推出之前的設備,幾乎個個都很容易讓人失去使用興趣。蘋果帶來了真正的以市場為重點的設計,并在這個過程中幫助改善了目前的移動設備的外觀和感覺。5年前,有許多人認為智能手機不適合自己,他們認為如果不經常收發電子郵件或者瀏覽網絡,智能手機就是臺華而不實的機器。但是,iPhone的出現完全顛覆了這一想法。
iPhone對市場產生的影響非常快速。大多數人可能感覺不到80年代到現在計算領域的變化,但幾乎人人都能看到iPhone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當然,從壞的面向來看,由于iPhone與安卓智能手機的緣故,'80后'、'90后'們常常會因為幾分鐘無法上新浪微博而感到焦慮,甚至有些人會不斷地拍打口袋檢察自己的智能型手機是否仍舊安然無恙……這些行為有點像是沉迷。
不管你是愛它還是恨它,蘋果公司這款觸摸屏手機對于用戶行為的影響無法掩飾。自稱'果粉'的陳小叉從不掩飾自己對于蘋果的熱愛--用iPhone刷微博,用MacBook Air畫畫圖,用iPad打游戲……,'眼見著iPhone從高富帥、白富美的心頭所好,幾乎轉變為'吊絲'的手中必備,'在他看來,iPhone在不知不覺間就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無論是工作方式,還是和朋友的交流方式,還是做日常計劃和閱讀的方式。
幾年前,如果你還在懷疑,一部手機能不能讓你實現網上購物、隨時隨地上網、看電影、上QQ、導航、進行商品比價?或許當時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不太相信。iPhone的出現輕松打破了所有以上疑問,全部輕松實現,而且能做的還遠遠不止這些。
現在,人們使用手機的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打電話、發短信曾經是手機最常被使用的功能,但現在,智能手機用戶每天手機上網的時間已經超過了通話時間。英國一家調查公司對2000名智能手機用戶的手機使用情況做了一番訪談,結果顯示,手機功能使用最多的是瀏覽網頁,其次為登錄'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等社交網站,游戲和聽音樂分列第三和第四位,通話列手機常用功能第五位,一天用時12.08分鐘,而前四項功能的使用時間加起來將近2小時。中國的用戶情況也與之類似,今年第一季度,Google與市場調研機構IPSOS共同對中國智能手機用戶的使用情況調查后的結果是,中國城市的智能手機用戶對智能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56%的用戶每天至少使用智能手機訪問互聯網一次,主要行為依次為使用搜索引擎、登錄社交網站、收發電子郵件及登錄視頻分享網站。
據eWeek網站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稱,如果說,手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通訊的文化,那么iPhone已經改變了人們與科技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好的或壞的都是如此。例如:小至2歲兒童竟然能夠很直覺的使用觸控面板與iPhone互動;高齡80且從來沒有碰過計算機的老人,突然之間也開始玩起3.5吋屏幕的手機……醫療、餐飲、銀行、零售等傳統行業,都正在努力和iPhone套近乎。因為他們知道,它不僅僅是電話,而是一部改變世界的'神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