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Facebook終于上市了。
上市首日(5月18日),在承銷商摩根士丹利等投行集體力保下,Facebook顫顫巍巍勉強保持發行價38美元不破。但好景不長,在第二個交易日(5月21日),Facebook于盤前交易中破發,收跌11%,并在接下來的第三個交易日(5月22日)里,再度下跌8.9%。
短短三個交易日內,Facebook較發行價下跌了18.42%,較最高點45美元更下跌了31.1%。
這只萬眾矚目的新互聯網概念股,似乎并沒有那么火熱,市場對其的熱情,自首次公開募股(IPO)后迅速轉冷。不過也難怪,77.5倍的發行市盈率已嚴重透支了Facebook未來的成長性,它的破發可能也意味著,近年來社交網絡(SNS)概念吹起的泡沫,已到了破滅之時。
SNS概念網站估值過高
近幾年來,SNS概念火熱,國外有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社交網站,國內則有人人網、開心網、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一系列跟風模仿者,若再加上種類繁多的社會化分享工具及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社交游戲,與SNS掛鉤的公司如過江之鯽,蔚為大觀。
在SNS概念被熱炒的背后,已經隱見泡沫的身影。Facebook收購圖片分享網站Instagram耗資10億美元,另一家圖片分享網站Pinterest經過新一輪融資后,估值高達15億美元。
5月18日,《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稱,硅谷10億美元估值的初創公司超20家。相比之下,在傳統行業中,以經濟型酒店為例,如家快捷在中國212個城市的1426家酒店加總起來,市值也不過10億美元。
這真是互聯網創富的神話時代,堪比1995年至2001年間的互聯網投資熱潮。
分析SNS網站高估值的原因,龐大的用戶數量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
瑞典互聯網市場研究公司Royal Pingdom發布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社交網絡賬戶數量已達24億,其中僅Facebook月度活躍用戶便達8.45億,比2010年同期增長39%。有評論稱Facebook為全球排名第三的人口大國,僅次于中國和印度。
數以億計的用戶群所帶來的,便是對未來無限美好的暢想。畢竟,還有什么樣的生意能覆蓋全球12%的人口呢?基于同樣的理由,中國的SNS市場也惹人遐想。艾瑞咨詢今年2月發布報告稱,2011年中國社交網絡市場規模已超過40億元,用戶規模更是接近4億。
贏利模式單調
不過,相比于龐大的用戶數量,SNS網站的貨幣化卻做得差強人意。Facebook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2011年在37.1億美元的營收上實現了10億美元的凈利潤,較上年增長87%,相當于平均每個活躍用戶貢獻了1.18美元的利潤。
相比之下,貨幣化公認做得最好的互聯網公司騰訊,2011年以7.5億賬戶數賺得16億美元的利潤,平均每個賬戶也只貢獻了2.13美元。
其他SNS公司的盈利狀況則更加慘不忍睹,人人網今年一季度月獨立登錄用戶達4010萬人,凈虧損1360萬美元。新浪微博注冊用戶超3億,盈利遙遙無期,并拖累新浪業績虧損。今年一季報顯示,新浪運營開支總計6720萬美元,相比上年同期激增60.77%,這些開支中的大部分與微博業務有關,今年全年預期將在微博上支出1.6億美元。
SNS網站貨幣化的緩慢與它們單調的贏利模式有關。
以業界老大Facebook為例,一方面,它通過各種服務將用戶聯系起來,利用積累起來的用戶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幫助廣告主向這些用戶投放廣告、掙取廣告費。另一方面,它還允許希望獲得用戶的第三方開發商進入自己的平臺,幫助他們獲得用戶、促成虛擬物品交易,從而獲得廣告費和交易分成。
廣告是目前 Facebook 的主要收入來源。2011年全年,廣告為 Facebook 貢獻了85%的營收,2011年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了55%,主要得益于廣告營收44%的增長率(9.43億美元)。
2011年四季度,得益于活躍用戶數量增長以及用戶使用率提高,Facebook 上的廣告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平均廣告價格則比一年前增長了24%。同一季度內,非廣告收入在營收中占比是17%,一年前這個比例只有10%。
可以看出,Facebook正努力讓其營收結構變得更加多元化,而不是僅僅依賴廣告。
亟須尋找新的贏利點
一則有趣的觀察是,不論SNS網站如何試圖多元化它們的收入來源,在目前這個階段,始終都以賣廣告為生。通過數據挖掘,SNS公司可以根據用戶的偏好定向投放廣告,與其說是互聯網公司,不如稱之為高科技廣告營銷公司。
大而論之,時下的這股互聯網熱潮,又何嘗不是變著法兒賣廣告,在如何更加精準投放方面不斷創新?
有獨特贏利模式的企業少之又少。前述的騰訊算其一,互聯網增值服務占了大頭。根據2011年年報,在45.225億美元的總收入中,包括QQ會員收費、QQ秀、QQ游戲在內的全線互聯網增值服務貢獻了36.571億美元,占比約81%,網絡廣告收入為3.162億美元,僅占不到7%。另一個賺錢機器當然是大名鼎鼎的蘋果,但嚴格來說,蘋果公司仍屬制造業,并非純粹的互聯網概念。
因此,問題呼之欲出。
若SNS網站始終脫離不開賣廣告的經營模式,它們的夢還能燃燒多久?互聯網商業競爭激烈、利潤薄,至今為止依靠規模擴張“跑馬圈地”掙錢。但隨著市場開發程度的提高,擴張也有減速的那天,屆時依賴商業廣告為生的經營模式將再難獲得高增長,從天堂回到人間。SNS網站亟須尋找到下一個贏利點,也許,移動終端電信增值服務可以提供答案,但目前還很不成熟。
更引人擔憂的是,在這波互聯網熱潮中,世界真正增加了什么?
相比于1995年至2001年以基礎互聯網為主的創新,這一波互聯網熱潮似乎把人力、物力都投放到社交、娛樂及廣告投放上去,歸根究底由生產轉向了消費,除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玩、更酷了一些外,其他似乎并沒有改變什么。
甚至有評論稱,SNS網絡的興起讓熱衷于此道的新新人類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娛樂之中,而遠離嚴肅的學習與思考。類似的批判不勝枚舉,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Facebook破發了,在市場看來,它似乎并沒有那么值錢。當夢想照進現實,人們突然意識到,所謂的SNS也許只是泡沫一場。現如今,這個泡沫隨著Facebook的上市已有逐漸成熟的跡象,是不是到時間破滅了?
思為網絡成都建站專家:http://www.h4pj6t.cn/website/
成都網站優化專欄:http://www.h4pj6t.cn/seo/ 成都百度關鍵詞排名優化,成都GOOGLE關鍵詞優化,咨詢電話:028-86080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