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時代是一個華麗的舞臺,如果沒有出色的演員,這舞臺也就沒那么的光彩,而如果沒有這舞臺,演員的發揮也就沒那么痛快。過去十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我們現在耳熟能詳、頂禮膜拜的企業強者,正是在過去這十年裂變和綻放。時代放縱著他們的野心、激情和天才,而他們也果斷抓住了這個時代的厚望。這也正是我們推出此次策劃報道《我和這個時代》的初衷。時代與企業、企業家息息相關、惺惺相惜,他們的合力,呈現出的就是一幅崛起中國的浩蕩畫卷。
熊曉鴿這十年是中國風險投資的十年,更是見證風險投資所推動的創業者成長的十年。
作為最早將西方風險投資引入中國的實踐者,熊曉鴿見證了中國本土風險投資機構從零起步、外資主導,到現在的投資總額近1500億元、占總投資額六成以上、位居世界第二的快速成長。作為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全球常務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IDG資本創始合伙人,他所投資的200多家創業公司迅速成長,馬化騰、李彥宏、張朝陽、季琦……一個個創造奇跡的人均與IDG有關。當年曾與人拼租寫字間的馬化騰說:“類似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在深圳有上百家之多,騰訊的故事其實就是他們的故事?!睆埑栐诨貞泟摌I之初,一定也會想起當初僅剩10萬元找到IDG時的場景;季琦在講述自己如何打造攜程、如家、漢庭三家納斯達克上市企業時,三次為其投資的IDG絕對是極富傳奇的一段……
在中國的風險投資界,熊曉鴿算得上是“教父”級的人物,作為這個領域的拓荒者,他經歷過孤獨的等待,見證了風投伴隨著互聯網起落、再出發并一路高歌猛進的征程。他和與他一起創造財富神話的人,一起向世界講述著中國的故事。
記錄創業者成長奇跡
2002年后的三大變化推動了IDG和國內風投行業的迅速發展,創業環境改善給了風投行業迅速發展的機會。
IDG在中國的發展記錄下風投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史,它記錄下的還有那些創業者的成長。
1999年下半年,搜狐、騰訊等門戶網站在風投的助力下迅速崛起,大批海歸帶著千萬甚至上億元的風險投資回流國內?!澳菚r在咖啡館里經常能看見穿著牛仔褲、白襯衫的年輕人拿著商業計劃書瘋狂推銷,風投在人家眼里就是人傻、錢多、速來?!毙軙曾澬ρ浴?/P>
熊曉鴿回憶,不到半年,隨著納斯達克網絡股的暴跌,絕大多數資本倉皇而逃?!俺嘶ヂ摼W泡沫,當時國內的創業條件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毙軙曾澨寡裕?000年困擾風投的主要有兩大問題:一是按照法律,內地自然人不能和外資股東合資成立公司,只能在國內設立合資風投,由創業者重新注冊公司,再以這個公司與合資風投成立合資企業。但政策規定,外資投資占股25%以上才能享受合資待遇,這就要求合資風投的投資占股需超過50%,這讓創業者很難接受,合資公司只能流產;二是退出機制缺位,當時A股發行3年內的法人股不能轉讓,3年后只能在法人之間轉讓,不能全流通,風投進入前看不到收回投資的那一刻。
拓荒者前進的道路總是伴隨著孤獨、困擾和決然前行的勇氣,好在隨著的10多年里,風投行業迎來了低潮再度出發的良機。
如今頂著“中國引入高科技產業風險基金第一人”頭銜的熊曉鴿認為,對即將到來的經濟形勢轉變和創業環境改善的判斷才是最根本的?!皣鴥鹊陌l展比美國要晚一些,機遇一定會有。后來證實,兩年后,也就是2002年后的三大變化推動了IDG和國內風投行業的迅速發展,創業環境改善給了風投行業迅速發展的機會?!毙軙曾澨岬降娜笞兓?,一是隨著2001年中國入世,整個國家更為開放,更先進的技術、理念,也包括源源不斷的資本全面進入;二是IT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提速了整個經濟發展;三是國內市場崛起,大批新興、有生命力的公司誕生,新東方、百度、騰訊等迅速發展并壯大,而風投的介入加速了這些尚在培育期企業的成長。
批量締造中國概念股
一部風險投資在華史就是一部中國互聯網史。2004年以后伴隨著大批互聯網企業上市、退出機制的不斷完善,中國的風投行業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中國的財富神話大多來自高科技產業界,2003年,所有互聯網上市公司市值僅僅15億美元,如今互聯網上市公司市值高達幾千億美元。在眾多神話的背后,IDG資本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20多只中國概念股中,有一半以上曾經接受過IDG資本的風險投資。從2003年起,互聯網企業成為風投的主要投資領域,而在歷經涅槃后,這些成功的企業也給風投帶來豐厚的回報。
“有一句話,一部風險投資在華史就是一部中國互聯網史,有一定道理?!毙軙曾澨寡?,納斯達克網絡股的暴跌,讓中國首批本土風投嘗到了失敗的滋味,然而互聯網在2003年后的重新崛起帶給了市場新的機會,特別是2004年以后伴隨著大批互聯網企業上市、退出機制的不斷完善,中國的風投行業迎來了自己的春天。2006年,除了IDG資本等進入第二期、第三期基金融資以外,新的基金,如北極光等紛紛出現。
這一過程中,熊曉鴿率領的IDG資本在產業低潮期獨具慧眼投資的攜程和金融界等悉數上市,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資收益,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真金白銀的回報讓熊曉鴿聲名日隆。
尤為引人矚目的是,由IDG投資的廣東遠光軟件公司于2006年8月23日在深圳中小板掛牌上市,成為其將投資企業在國內資本市場推出的第一單,也創下外資創投企業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市先例。美歐投資回報率不斷下跌、中國新興產業崛起帶來的巨大機遇,讓曾經逃跑的資本再度回流。
“現在中國許多成功的公司,包括騰訊、百度等,并不是說哪一家有什么專利技術惟我獨有,別人開發不出來。”在熊曉鴿看來,成功企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具有市場的先發優勢,其次執行能力、應變能力非常強大。所謂先發優勢,就是指進入的時間點找得好,比別人先走?!白鲲L投也需要比別人先走一步。如何做到?跟做學問一樣,主要就是學和問,你去參加會議,見業界的領袖人物,就是為了學習,去討教,問他們一些問題,我們也是在做學問。”熊曉鴿一直認為做投資就是在做學問,自己是知識分子。
中國引導世界投資方向
如果不出什么自然災害或人力不可抗拒的破壞,未來3至5年內,中國將會引導世界投資的方向。
2009年創業板推出后,國內風投迎來了真正的熱潮,全民風投浪潮起步。與此同時,全球流動性資本一股腦兒涌入中國。此時,熊曉鴿開始尋找新的投資領域。
“投資的機制絕對是受主流技術或政策的驅動”,這是熊曉鴿一貫的投資準則。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提出要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而且明確文化產業將實現跨越式發展,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目前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在2.5%左右,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在2020年讓中國的文化產業占到GDP5%的目標,政策推動給文化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前景?!毙軙曾澯挚吹搅藱C會。
在此之前,熊曉鴿和IDG資本已經開始跨界文化產業,先是為張藝謀的“印象”系列投資,參與《山楂樹之戀》和《雪花秘扇》的拍攝,后與文化創意互聯網公司豬八戒網結緣。2011年12月,IDG以6000萬元購入百雅軒20%的股份,正式成為百雅軒的戰略投資者,由此,百雅軒也成為獲得主流風險投資機構青睞的首家文化藝術品機構。
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中國一下子冒出4000多個基金,對此熊曉鴿有喜有憂?!按蠹叶颊J識到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對創造就業、增加稅收,尤其是對新興企業的發展起到很大作用。中國成為世界上基金數量最多的國家;從不好的層面講,很多基金一下子上來之后,遍地撒網,但管理基金不是全面運動,應該是少數專業人出來操作?!痹谛軙曾澘磥?,投資一定要投對領域,目前在中國,大家更關注自己的生活質量,關心健康、長壽、醫療,關心娛樂、文化、旅游,當然也關心新技術發展等等?!叭绻怀鍪裁醋匀粸暮蛉肆Σ豢煽咕艿钠茐?,未來3至5年內,中國將會引導世界投資的方向?!?/P>
【商報提問】
“花錢比掙錢難”
商報:在您看來,投資人應該具備哪些品質?
熊曉鴿:在中國現代發展史上從來沒有碰到過一個這樣的問題,中國突然成了世界上現金最多的一個國家,外匯儲備早就超過了日本。突然錢很多,怎么花這個錢成為一個大的挑戰。
其實花錢比掙錢難,因為花錢要求有回報,在什么時候能夠收到多少倍的回報??墒且蔀橐粋€能夠掙錢的投資管理者,嚴格意義上說至少需要5-7年的培訓,最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這樣才能夠有足夠的經驗去獨立管理基金。這個行業不是靠書本上的知識就能夠學會的,經驗非常重要,這需要時間,而且需要吃一些虧,有一些教訓。當然還有運氣,在投資中說沒有一點兒運氣也是不對的,這個運氣就是進入市場的時間。
“辯證看待市場冷熱”
商報:很多人認為現在經濟形勢不好,目前風投變得很謹慎,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熊曉鴿:我喜歡“危機”,這不是幸災樂禍,作為一個投資人,市場冷的時候往往是好的播種時機。反而當市場非常熱、每個人都牛氣沖天拿著錢到處投的時候心一定要靜。錢來得比較容易的時候往往容易出錯,這時我反而鼓勵員工看看書、度度假,要能夠冷靜地拒絕一些誘惑。
2008年國際經濟形勢不好,我當時就說,這個冬天是最好的播種季節。2010年是我們投的公司上市最多的一年,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2008年時投的。
“投資最終看重的還是人”
商報:IDG為風投業創造的經典案例不斷上演,最為業內津津樂道的就是攜程、如家、漢庭三家納斯達克上市企業的創始人季琦和IDG的故事,為什么會是季琦?
熊曉鴿:選擇季琦主要還是看好這個人。我自己也曾經走過麥城,1993年投資電腦電池的資金全部打了水漂,這讓我認識到,再先進的技術,如果市場不認可都是白費,而市場的把握需要優秀的人才,需要他具備果敢的判斷執行力和與人合作的親和力。
到現在為止,風投投資的歷史上還沒有人像季琦一樣,7年內3次作為創始人創辦的企業都到納斯達克上市,每家公司的市值都超過10億美元。IDG也是前無古人,連續3次都投了他。這樣的案例恐怕再難尋找,好的風險投資除了可以給予優質企業在成長初期最需要的資金外,還會給被投資人帶來很好的增值服務。
我們投資了200多個項目,這里面有近20個是失敗的,可以說是血淋淋的教訓,我們可以跟企業分享這些教訓,幫助他們少走彎路。這就是風險投資給企業帶來的改變。從企業角度講,會更注重把企業做好,在行業中占據領先地位,但是對我們而言,更看重企業經營的長期發展。
“市盈率高并不是企業了不起”
商報:2009年創業板推出后,被看做是全民風投的開始,您怎么看?
熊曉鴿: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中國一下子冒出4000多個基金,成為世界上基金數量最多的國家,但是管理基金不應是全民運動,否則就會像全民炒股的后果,賠錢一定是大多數。
現在創業板的市盈率太高,并不是這些企業有多了不起,更多的還是供求關系帶來的,因為人們手中有很多錢,而投資機會比較少,能夠投資的也就是這些上市的新股票。另外一點,基金進去的話,需要過鎖定期,由于企業的資質并不一定很優秀,所以可能在過了鎖定期后,上市初期因為股票上漲帶來的收益已經得不到了。
“看好電子商務”
商報:電子商務最近幾年在國內發展迅猛,但面臨燒錢不賺錢的局面,您怎么看?
熊曉鴿:我看好電商,我們投了凡客誠品。
中國和美國電商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國的電商以B2C為主,美國的電商以B2B為主。在管理模式上美國比中國更成熟,思維模式也好,尤其是上市公司,管得非常嚴,每一年預算都做得很嚴格,部門負責人采購直接說了算。中國是財務一支筆,導致B2B沒有那么發達,不過,我認為還是有幾家電商能夠做大做強。當然,中國電商投的錢挺多還挺熱鬧,但是基本上還是同質性競爭比較多。
【記者觀察】
堅持自己堅持的
只做自己擅長的,堅持自己堅持的,是熊曉鴿可以被稱得上是“投資教父”的理由。20年的投資歷程,他沒有進入可能更有機會獲取暴利的房地產業,沒有去炒股,用他自己的話說,堅持著用比較長的時間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遠遠比短期利益要有意義。
特別是在過去的十年間,因為有了熊曉鴿這樣的風險投資人,讓那些曾經寄居在深圳賽格科技園與人拼租寫字間的“馬化騰們”、讓曾經奔走于北京雙清路清華創業園的“李彥宏們”有了助力。這些創造奇跡的人物背后,是中國加入WTO之后,市場化程度日益高漲,投資者和管理者可以不再背負原罪前行的過程;這樣故事的背后,更是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新興產業崛起,互聯網去泡沫化后再出發的過程。時代給了創業者和風險投資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這個過程中,與僅僅成長了十年的本土風投不同,熊曉鴿和他的團隊因為有了此前十年的蟄伏,因而可以有更多的經驗分享給他的投資對象們。
.